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论坛亮相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2021-09-25 行业新闻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数字时代下,云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不断渗透至医疗健康领域,对医疗体系、诊疗技术、药物研发体系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9月25日下午,由药促会医药创新数字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的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论坛亮相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论坛聚集了产业界、学术界顶级专家,从底层科学理论、实践产业创新、商业价值突破等诸多领域,深入探讨交流了数字化为生物医药产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1.png

医药创新数字化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孙喆介绍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筹备情况

9月24日下午,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第11届理事会第3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的议案》。论坛伊始,医药创新数字化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孙喆介绍了医药数字化及创新疗法专业委员会筹备情况。专委会将核心围绕AI新药创制、医工交叉创新、精准医疗多组学、数字疗法四个领域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宏观产业分析、监管政策建议、企业创新推广、投融资平台搭建四个方面,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产业数字化进程。专委会拟邀国内学术专家、院士作为发起人,集聚行业最好的资源为会员单位提供最好的服务。

2.png

宋瑞霖会长致辞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宋瑞霖执行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将对生物医药领域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希望能够通过药促会平台,开启数字化与医药创新之间新的跨界合作,产生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png

赛诺菲大中华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先生主持本次论坛

数字疗法的产业思考

4.png

BCG高级全球合伙人及董事总经理吴淳

BCG高级全球合伙人及董事总经理吴淳女士分享了对于数字疗法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思考。

从供给角度看,包括脑科学在内的科学发展以及算法算力的提升,为数字疗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从需求角度看,医患接受度,降费需求,定价机制都将影响数字疗法的商业应用。在供需契合的情况下,数字疗法在过去五年,特别是过去三年,得到了萌芽式的发展。

对于数字疗法的市场介入口,吴淳对比了中美两国的差异,美国更强的介入口是保险公司,中国第一批产品的第一道口子还是医院。然而进入医院,将面临如何定价的问题,美国的逻辑是根据临床价值对于医保控费的转化来定价,中国通常是基于现有疗法和服务来定价。

企业需要考虑数字疗法对于药企和支付方的价值主张,数字疗法需要得到医保的认可,在此之前,个人支付以及商业险的合作等支付创新可能是必经之路。

数字疗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5.png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江学者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江学者薛贵分享了数字疗法的科学机制。

从大脑结构及其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了数字疗法的理论基础,并且分享了临床上的干预方式。薛教授分享了卒中后认知障碍、多动症等临床症状在传统疗法上面临的困境,并探讨了数字疗法能够提供的创新型临床解决方案。

薛教授团队通过建立基因脑行为的图谱,找到认知和大脑功能基本的干预。进行治疗的原则就是大脑可塑性原则,通过认知训练的方式,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能够改变它的结构,还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受体功能,通过这样一种治疗的方案,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而且能够提升功能和生活的表现,这是数字疗法所独具的重要优势。同时,基于大脑有效学习的原理,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治疗效果,揭示人脑在什么情况下可塑性变化会更强,薛教授将其称为“神经激活模式在线”的理论。

薛教授对中国在数字疗法上的前景保持乐观,中国在该领域起步早,同时具备大数据优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优势。

你们真的相信VR吗?

6.png

前肯尼索州立大学终身教授VR+行为学科学家郭镕恺

前肯尼索州立大学终身教授VR+行为学科学家郭镕恺,分享了趣味横生的实验影像,探讨了VR如何帮助个人建立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联系,提升个人对于VR环境的沉浸感,视觉对于人类大脑的影响非常大,VR不是很简单创造一个立体的空间,让你在两个平面空间看到立体的图像,而是挑战人的大脑。

智能自动化:生命科学的工业革命

7.png

北京镁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承志

北京镁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承志博士,对比了不同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态势,并且提出了生物医药科研领域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王博士回顾了公司的发展历史,镁伽科技从硬件着手,进行改装、组合,模块化处理,持续提升软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实验室便捷性的同时,显著降低实验成本。

分子表型组大数据,亟待挖掘的精准医疗新宝藏

8.png

江苏品生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伟

江苏品生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伟介绍了分子表型组的最新研发进展。品生医学研发团队是国内最早做分子表型组研究的团队之一,品生致力于将分子表型组研究应用到临床研究、临床转化、临床大数据产出,直至临床应用。

张先生对比了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代谢组在诊断领域的差异,分子表型组具有广泛、有效的临床应用潜力,包括个性化治疗、早筛、伴随诊断。同时,由于技术难点以及其本身复杂性,分子表型组临床价值的开发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品生开展了全球的多中心验证,包括北美、欧洲、澳洲和中国4个大片区,总共11家实验室。实现了高通量、高重现性、高稳定性、低应用成本。同时,品生开发了一整套算法,通过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和建模,分析、发现生物学意义。

多组学数据挖掘,开启新药差异化研发的全新时代

9.png

普瑞基准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序我

普瑞基准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序我博士进一步探讨了多组学数据挖掘在新药研发上的应用,以及普瑞基准开展的创新型应用思路。

基于数据驱动,季博士重点分享了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联用方案制定、靶点发现背后分子机制的理解,寻求提升药物研发效率的创新型解决方案。

普瑞基准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基于海量的组学数据和它对应的治疗的结果,构建模型,使得模型具备基于组学的数据去推断治疗效果功能,进而可以推断出这些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最后的疗效。基于这样的疗效去找到这些能够把疗效区分开的,在组学层面的特征。

季博士认为,多组学技术积累,大数据技术的提升,为通过数据挖掘提升药物研发效率提供了可能,季博士分享了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样本量,但蕴含高维度的组学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信息量非常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交叉验证,去伪存真。

主题讨论:BT与IT的碰撞与融合,中国的新机遇

10.png

主持人:赛诺菲大中华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左一)

讨论嘉宾:普瑞基准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季序我(左二)、北京无疆脑智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孙巍(中间)、海纳亚洲基金合伙人严庆隆(右二)、江苏品生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伟(右一)

论坛最后,谷成明老师邀请普瑞基准季序我、无疆科技孙巍、海纳亚洲创投严庆隆、品生医学张伟进行了BT与IT的碰撞与融合的主题探讨。

数字疗法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BT层面单个病种的治疗,还需要IT层面,充分挖掘多影响因素的关联。

孙巍认为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将更加注重患者的经历。

海纳亚洲创投严庆隆认为,大数据突破了依赖经验进行多维度思考的量化边界,医疗服务跟医药、器械的边界将逐渐模糊。

普瑞基准季序我、品生医学张伟则从组学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季序我基于组学分析,从分子机制,更深刻更本质的理解疾病机理,探讨BT与IT的融合;张伟从生物标志物与病理的关系,展望了BT与IT的发展前景,标志物与疾病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层面的标志物,包括蛋白代谢组学、分子组学多维度关系,这些需要靠两方面来更精准挖掘这些信息,一方面靠底层基础的BT,基于现在检测的技术,包括传统的测序,包括我们现在的质谱技术解决数据量和质量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IT的技术,怎么样在质量过硬的大数据里面,真正把多个维度同时又相关联。

专家学者的主题分享和讨论,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医疗卫生产业数字化图景,期待中国医疗数字化变革之路更高、更快发展,惠及全球病患,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11.png

会议现场